作為提振消費、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,近日,財政部、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《關于開展2025年度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中央財政將以“真金白銀”繼續大力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“有沒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轉變。
老城區綻放新活力
曾經灰暗破舊的小區建筑,如今在更換了新窗戶、新管道并經粉刷后,樓體煥然一新;從前雜亂無章、堆滿雜物的空地,增設了兒童游樂設施,搖身一變成了綠意盎然的小花園;曾經蕭條冷清的街道,經過城市更新后,一間間特色店鋪鱗次櫛比,咖啡店內飄出的濃郁香氣,引得路人紛紛駐足。
城市更新真切地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。在北京磁器口附近老舊小區居住多年的張大爺對記者說:“以前小區道路坑洼不平,停車也亂糟糟的。現在經過改造,路平整寬敞了,規劃了專門的停車位,增設了健身器材,環境好了,日子過得更有滋味了。”
從事創意工作的李女士也表示,城市更新打造的文化創意街區充滿活力。“這些由老舊廠房改造而來的創意空間,不僅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,還為我們提供了更多休閑娛樂和交流合作的場所,讓城市變得更有魅力。”
城市更新,一頭連著民生福祉,惠民生、補短板,另一頭連著城市發展,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和活力。開展城市更新行動,對于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,促進城市結構優化、功能完善、品質提升,推動城市實現更高質量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續、更為安全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。
“城市更新絕非簡單的拆舊建新,而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。通過破舊立新,能讓老城區綻放新活力,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,促進城市結構優化、功能完善、品質提升,帶動相關產業發展,提升人們的幸福感。”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。
城市更新再提速
2024年以來,從中央到各省市,城市更新政策持續發布,推動我國城市更新政策體系不斷完善。今年,中央財政繼續大力度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。4月8日,財政部、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了《通知》,旨在探索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,推動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的短板弱項,加強消費型基礎設施建設,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“有沒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轉變。
在城市更新范圍方面,《通知》提出,2025年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城市更新工作的范圍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,將評選不超過20個城市,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黃河、珠江等重點流域沿線大城市傾斜。各城市要按照因地制宜、因城施策的原則,突出本次城市更新的重點內容,聚焦城市老城區,集中打造城市更新的樣板項目,形成樣板片區。
值得關注的是,《通知》明確,中央財政將對入圍城市給予定額補助。其中東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8億元,中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10億元,西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12億元,直轄市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12億元,資金根據工作推進情況分年撥付到位。
“自2024年以來,中央財政按區域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市給予定額補助,2025年再次補助,體現了財政對城市更新的重視。”中指研究院研究總監吳建欽對記者分析說。
吳建欽表示,2025年的定額補助主要體現四個特點。第一,補助標準延續區域差異化,繼續體現了對中西部及超大特大城市的傾斜支持。從城市內部來看,2025年實施范圍需集中在城市老城區。第二,支持的重點領域進一步拓寬。2025年除了繼續重點支持地下管網更新、污水管網“廠網一體”建設外,還加強了消費型基礎設施建設,注重向提振消費方面發力。第三,示范城市評選范圍擴大。2024年首批僅15個示范城市,且優先覆蓋超大特大城市及長江經濟帶沿線,2025年范圍擴展至“大城市及以上城市”,評選不超過20個,新增黃河、珠江流域重點城市。第四,資金支持方向擴大。與2024年只有兩個方向相比,今年中央資金可用于項目儲備和生成機制、資金安排和籌措機制、用地保障和審批機制等三類相關支出。
“這意味著,城市更新工作全面提速。重點是中央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,將急難愁盼的公共設施短板補上,同時在模式上將探索出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出資、誰出資誰受益、資金平衡的模式。”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強調。
帶動市場投資和消費
來自住建部的數據顯示,2024年全國共實施城市更新項目6.6萬個,完成投資2.6萬億元。其中,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5.6萬個,加裝電梯2.5萬部,增設停車位超50萬個。
對于2025年城市更新的工作部署,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,2025年將謀劃實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項目,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。
“除了改善民生,更重要的是,城市基礎設施全面補短板后,將帶動數萬億的市場投資和消費,比如老舊小區提升類、完善類的改造,舊城區復興帶來的消費和文旅等。”李宇嘉對記者表示。
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表示,從打造多元化消費場景、提升消費便利性、優化消費環境、激發消費新需求等方面,城市更新均有較大推動力。城市更新可以將老舊街區、廠房等改造為文化創意產業園、商業步行街、購物中心等新的消費場所。比如,河北省將一些工業遺址改造成搖滾聚集地、藝術創意廠等,為年輕人提供了社交和消費的新空間。這些新的消費場景能夠激發消費動力,促進消費升級。
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夏雨認為,城市更新必須與產業轉型相結合,互為動力。城市更新往往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,引導傳統產業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,培育新興產業和服務業。這不僅能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機會,增加居民收入,還能創造出更多與新產業相關的消費需求。比如,發展數字經濟、文化創意產業等,會帶動相關電子產品、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消費。(記者 孫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