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國經濟的宏大版圖中,山西,作為舉足輕重的能源重鎮,始終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。在“雙碳”目標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召喚下,這座長期依賴煤炭資源的大省,正經歷著一場深刻而關鍵的綠色轉型。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變革中,中央企業憑借其強大的資金實力、領先的技術水平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,與山西緊密攜手,共同奏響了一曲央地協同、創新驅動的轉型發展“交響曲”。
從傳統能源產業的綠色升級改造,到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;從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更新,到區域經濟活力的全面重塑,山西與央企的合作,已然超越了單純的經濟合作范疇,成為國家戰略與地方發展緊密結合、同頻共振的生動實踐。
戰略同頻,把握央地合作新機遇
山西,是我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,煤炭儲量占全國四分之一,煤層氣探明儲量更是位居全國之首。然而,長期以來對資源型經濟的過度依賴,使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、轉型壓力巨大等挑戰。2010年12月,國家批復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;2019年5月,山西又被確定為全國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。這些重大戰略舉措,為央地合作搭建起堅實的戰略支點。
國務院國資委明確要求,央企要立足山西豐富的資源稟賦,深度融入山西“十四五”規劃,通過產業鏈的輻射帶動作用,助力山西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。在此背景下,山西與央企的合作呈現出“雙向奔赴”的積極態勢:一方面,山西以開放包容的姿態,推出煤炭綠色開發利用、非常規天然氣、電力外送、現代煤化工示范、煤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五大基地建設,為央企的戰略布局提供了廣闊空間;另一方面,央企憑借自身在技術、資金和市場等方面的顯著優勢,將山西視為能源革命與綠色轉型的重要“試驗田”。
自2023年起,山西進一步強化與央企的戰略合作,從整體上進行謀劃,系統推進合作事宜。2023年9月,山西省與中央企業深化合作座談會暨簽約儀式盛大舉行,55家央企齊聚山西,16名董事長為山西高質量發展送上美好寄語,18名央企主要負責人在活動期間發表重要演講和精彩發言。這是山西歷史上央企參與數量最多、規格最高、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,充分彰顯了央地合作的堅定決心和廣闊前景。
截至今年3月,已有25家央企與山西省政府成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。在合作對接過程中,雙方就合作方式、合作內容以及意向項目等進行了多輪深入溝通,充分考慮并平衡雙方的訴求和意愿,力求實現合作共贏,有力推動了央企在晉投資在數量和質量上的雙重提升。這種高度的戰略協同,既是對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擔當,也是對山西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精準賦能。
如今,央地合作已結出累累碩果。截至2024年,駐晉央企資產總額突破1.5萬億元,貢獻稅費732億元。央企在晉重點推進項目達316個,規劃總投資4571億元。2023年,央企在晉實際完成投資1103.91億元,同比增長10%,增速高于全省16.6個百分點,高于央企平均水平3.1個百分點;2024年,完成投資1159.8億元,同比增長5.1%,增速高于全省1.9個百分點,高于央企平均水平1.2個百分點,充分體現了央企對山西發展的堅定信心。更為重要的是,這種合作深刻重塑了山西的經濟結構——2023年,戰新產業投資完成386億元,占比35%;2024年,戰新產業投資達到690.8億元,占比大幅提高到59.6%。其中,新能源領域完成投資506.8億元,新基建領域完成投資76.2億元,煤層氣領域完成投資72.8億元,為山西產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。
模式創新,拓展合作實踐新路徑
在能源革命與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征程中,山西與中央企業積極探索創新合作模式,聚焦重點發展賽道,構建起央地協同發展的全新格局。
央地合作的深度與廣度,在山西呈現出多維度的創新模式:
資本與技術雙輪驅動:央企的直接投資成為推動山西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。華電集團累計在晉投資超400億元,重點布局風電光伏基地建設與氫能研發領域。國調二期基金(規模315億元)的成立,更是通過央地資本的緊密聯動,有力推動了京津冀晉協同發展,成為產融結合的成功典范。太鋼集團先進不銹鋼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重組,實現全球首發產品7項、國內首發產品8項,加速了創新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應用。
產業鏈協同共進:通過“國家隊”與“山西隊”的深度協作,傳統產業鏈得到重新鍛造和優化升級。10戶駐晉央企擔任7家省級產業鏈“鏈主”企業,覆蓋特鋼材料、高端裝備制造、鋁鎂精深加工、現代醫藥、第三代半導體、信息技術融合應用、合成生物等戰略性新興領域,有效提升了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。
平臺化生態構建:首創“晉善晉美·央地國民企合創未來·四季交流會”,以“1 + 4 + N”機制(即1個需求平臺 + 季度會議 + 產業鏈對接)打破所有制壁壘。2025年首場會議成功促成央企、省企與民企在能源、建筑、裝備制造等領域達成上百項合作意向,形成了“國企實力 + 民企活力”優勢互補的良好生態,為各類企業的協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在合作版圖上,央企與山西聚焦核心賽道,共同打造了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意義的標桿項目,在能源結構綠色重塑和數字經濟賦能轉型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。
在傳統能源升級領域,國家能源集團在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方面給予山西重點支持,助力山西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,打造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。中海油在潘河區塊實現全國首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,為煤層氣安全高效利用探索出全新路徑。中國石油針對深層煤層氣地質特征和勘探開發技術難題,構建深層煤層氣富集理論與效益開發技術體系,推動在晉產能突破百億立方米。央地協同努力,推動山西煤層氣產量連創歷史新高,“三桶油”近兩年在山西煤層氣產量分別增長18.4%、16.7%,2024年達到105億立方米,占全省地面抽采量的84.8%。今年2月15日,總投資70億元的中國建材年產60萬噸高性能玻璃纖維智能制造項目一號生產線點火投產,成功打造全球領先的玻纖行業“燈塔工廠”,引領行業智能化發展潮流。
一批央地合作的新能源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三晉大地涌現:三峽盂縣上社抽水蓄能項目進一步提升電網調峰調頻能力,為新能源大規模并網提供有力保障。中能建襄垣“源網荷儲”一體化項目,以“園中園”模式優化產業布局,建成后可助力襄垣經開區綠電占比達50%以上,推動綠色能源產業集聚發展。國網大同熱電儲能項目作為全省首批“新能源 + 儲能”試點示范項目,建成山西規模最大的鋰離子電化學儲能電站,為電網穩定運行和新能源消納提供堅實支撐。
在數字經濟賦能轉型方面,山西聯通協同晉云科技打造山西煤炭工業互聯網智算平臺,完成省級煤炭工業互聯網算力平臺建設,成功打造全國首個“能源智算云”,實現從“挖煤”到“挖數據”的跨越,以算力賦能煤炭產業數字化轉型。山西移動推進“暢聯山西信號升格”專項行動,全面實現省內高鐵、高速、國道移動網絡全覆蓋,三個一號旅游公路網絡覆蓋率超過96.5%,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網絡基礎。
在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領域,中交集團深度參與太原交通樞紐建設,中國建筑積極推動城市更新與新型城鎮化進程;“五大電力”集團、中鐵建等央企主動擔當作為,積極投身全省供電供暖、鄉村振興、保交樓等重點民生工程,以實際行動踐行“人民至上”理念,為增進山西人民福祉貢獻了央企力量。
優化環境,筑牢服務保障新基石
市場經濟猶如“候鳥經濟”,哪里的營商環境更優越,各類經營主體就會向哪里匯聚,各類要素資源也會隨之流動。營商環境的優劣,直接決定著一個地區經濟生態的好壞,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活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。
近年來,山西主動對標中央要求、先進地區經驗以及企業期盼,持續優化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的營商環境。
在省級層面,山西聚焦營商環境、政務服務、數字政府、公共資源交易、政府監管五大領域,通過推廣“一站式”涉企綜合服務平臺、深化“一枚印章管審批”改革、深化數據賦能應用場景創新、構建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、推進綜合監管“一體化”等一系列舉措,為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務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專門部署,包括推廣涉企政策“一站式”綜合服務,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,推廣“辦不成事”反映窗口等,積極營造市場配置資源、政府解決困難的良好發展環境。
在服務央企專項工作中,山西成立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,11個市政府、30個省直部門負責人組成的省級央企服務工作專班,建立駐晉央企、專班成員單位、省屬企業三方聯動機制,實現督導督辦、項目調度、對接交辦等服務機制常態化、實質性運行。各成員部門協同配合,高效解決了中國建材泰山玻纖山西項目資源配置、中節能與晉能控股新能源合資公司持續運營、中電科與潞安化工供應鏈合作等23件重大問題訴求,10余家央企發來感謝信,滿意度和獲得感顯著提升。
太原市推出央企出國(境)綠色通道等多項貼心服務舉措;晉城市幫助企業減免稅務罰款3400萬元;省轉型綜改區積極解決央企要素配套、征地拆遷、手續辦理等方面的實際訴求;省公安廳深入調研53家重點企業及市公安機關央企服務工作開展情況,對問題逐條落實、逐項銷號;省科技廳支持央企開展科研項目資金達3000萬元;省稅務局召開央企駐晉機構座談會,現場解決涉稅實際問題;省人社廳“點對點”強化中央駐晉單位用工服務保障等,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成效顯著。
展望未來,開啟合作發展新征程
面向未來,山西與央企的合作將邁向更高層次,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:
深化能源革命:央企將協同省屬能源企業,進一步強化能源領域科技創新,助力山西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減少環境污染,實現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培育新質生產力:主動融入央企牽頭的創新聯合體,共同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,加速攻關成果的轉化應用,培育壯大優勢技術產品,為山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。
提升合作能級:在鞏固傳統的煤炭、電力、化工、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的基礎上,著力推動合作向高端裝備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態環保等新興產業領域拓展,力爭2025年央企在晉完成投資增長8%以上,不斷優化產業結構,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。
從曾經的“煤海翻黑浪”到如今的“綠電映青山”,山西與央企的合作,不僅是一場資源型經濟的浴火重生,更是一次國家戰略與地方創新的深度融合。在這場偉大變革中,央企的“頂梁柱”作用與山西的“橋頭堡”使命相互交織、共鳴共振,傳統產業的深厚底蘊與新興科技的蓬勃活力相得益彰。當三晉大地的轉型故事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篇章,山西與央企的合作“交響曲”,正以激昂有力的旋律,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最強音 。